2024年10月24-27日,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围绕肝胆胰外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诊治经验,推广新理念和新技术,推动我国肝胆胰疾病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4年10月24-27日,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围绕肝胆胰外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诊治经验,推广新理念和新技术,推动我国肝胆胰疾病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会上,一个崭新的专业组织——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当选为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刊特邀请沈锋教授进行了专访。沈锋教授指出,委员会将致力于汇聚并强化研究力量,推动不同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共同攻克肝癌这一医学难题。其中,提高多学科治疗(MDT)水平是委员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尤其是在肝内胆管癌等复杂疾病的治疗中。未来,委员会将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推动肝癌研究取得新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共筑肝癌防治的坚固防线。
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共筑肝癌防治新篇章
沈锋教授:在本届国际肝胆协会中国分会的大会上,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肝委会)宣布正式成立了。肝委会的成立,是在陈孝平院士的积极倡导与悉心指导下实现的,它承载着我们对抗肝脏肿瘤、尤其是肝癌这一我国高发疾病的坚定决心。
肝癌作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其研究与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成立这样一个专业委员会,旨在汇聚并强化研究力量,推动不同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共同攻克肝癌这一医学难题。这既是我们作为学术组织的使命所在,也是委员会成立的初衷。
众所周知,多学科协作(MDT)是提高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肝委会中,我们将MDT和多学科的融合视为核心奋斗方向。我们坚信通过集合多学科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更全面地应对肝脏肿瘤这一复杂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当前,肝委会的主要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展开:首先,我们将在国际肝胆医学会中国分会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作为下属的专业委员会,我们将始终遵循这一原则,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元、开放的学术平台。通过广泛吸纳多学科、多渠道的专家学者,促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我国在肝脏肿瘤、特别是肝癌领域的诊治水平。再者,合作研究将是委员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肝癌诊疗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推动肝癌研究取得新的突破。最后,我们还将积极承担科普宣传的责任。通过向广大民众普及肝脏肿瘤的防治知识,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与素质,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这也是我们专委会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步伐,推动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附: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首届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
沈锋
顾问(以姓氏拼音为序):
蔡建强 陈敏山 陈亚进 董家鸿 窦科峰 樊嘉 方驰华 耿小平 梁廷波 廖家杰 卢实春 吕毅 毛一雷 钦伦秀 邵江华 滕皋军 王学浩 文天夫 杨连粤 曾勇 张水军 张学文 郑树森 周伟平 朱继业
副主任委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郝纯毅 匡铭 梁萍 刘景丰 刘连新 刘荣 吕国悦 任正刚 商昌珍 孙倍成 王葵 吴泓 仵正 袁玉峰 张万广 赵海涛 周俭 左石
提高多学科治疗水平,优化肝内胆管癌患者治疗方案
沈锋教授:在肝癌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提高MDT水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尽管我们倡导多学科融合,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各学科资源,实现更优质的病人服务,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单位在MDT的实践上各有特色,这些不同的途径和组织方式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肝内胆管癌(ICC)的复杂性尤为突出,外科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事实上,70%-80%的ICC患者可能都处于中晚期,需要更为全面的多学科治疗,特别是局部或区域性治疗。近年来,晚期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以及特异性靶向治疗等取得了显著进展,为ICC的多学科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对于患者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无疑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包括最小的创伤和医疗成本——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虽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但我们正一步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实现对他们最大的回应和关怀。
沈锋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专业技术少将
从事肝胆外科近40年,擅长肝癌和肝内胆管癌的外科和多学科治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20余项科技奖励,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50余篇;主编专著《肝癌》,担任《黄家驷外科学》第八版副主编,第九版主编之一,Inter J Surg副主编等。担任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理事、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理事兼秘书长、亚太肝脏外科发展委员会(APHAB)主席团副主席、国家卫健委《肝癌诊疗规范》编写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副组长、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