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圣加仑国际乳腺癌会议进行到第三天,《肿瘤瞭望》特别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为国内未能参会的乳腺癌医生提炼了会议前两天的亮点。另外,在会前,我们曾请徐兵河教授对共识更新的可能方向做了预测,经过这些天的讨论,哪些内容可能基本成为定论,哪些还可能悬而未决呢?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18日会议亮点
圣加仑国际乳腺癌会议的开幕式于18号下午举行。开幕式上就亮点多多:首先,大会主席Han J?rg Senn全面阐述和报告了乳腺癌治疗的过去历程、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并对乳腺癌的化学预防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接下来,今年的圣加仑乳腺癌奖颁给了大会的联席主席澳大利亚学者Alan Coates,表彰他在创建圣加仑共识的过程中的贡献和作用。随后,Coates教授发表获奖演说,就乳腺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报告,特别回顾了共识的产生过程和投票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二位主席的致辞中都提到了中国在世界乳腺癌研究中越来越不可小觑的作用。不仅中国的参会代表数量逐届增加,而且进入到专家组的成员也越来越多(本届会议达到了3名),这都体现了中国影响力的增加。
在18号下午的报告中,首先在手术治疗方面,有关局部治疗的热点,如保乳手术的切缘,局部放疗、大分割放疗、部分乳房照射的讨论,很可能达成共识。
其次,美国ASCO的前任主席Clifford Hudis教授对大数据时代乳腺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其实,大数据和前瞻性随机分组III期临床试验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是后者的有机补充。前瞻性临床试验不能包括所有人群、不能发现所有副作用,所以需要累积大量的数据覆盖死角、完善安全性数据,挖掘如off-label方面的更多应用。
接下来则是在内分泌治疗方面,对卵巢功能抑制的地位、作用,适用人群、治疗方案都进行了讨论。现在看来,对一部分患者,特别是年轻、化疗后未绝经患者这种方案有效,三苯氧胺或芳香化酶抑制剂与卵巢功能抑制剂联合都可选用。
19日会议亮点
上午的报告有关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新辅助化疗方面,主要围绕三阴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展开讨论。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pCR率较高,铂类药物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pCR率,但对HER-2阳性乳腺癌可能无作用。
另外,报告显示,两个靶向药物的联合可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疗效。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化疗疗效有预测作用得到了很多临床试验的证实。
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方面,近年来大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例如认识到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虽然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pCR率低,但一部分患者能获得临床获益。特别是不适合化疗的老年患者。
此外,就是新型靶向药物的开发,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DNA修复通路抑制剂等新通路的开发越来越热。
最后,是双膦酸盐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有观点认为其对部分患者可能改善生存、降低骨转移率,甚至降低内脏转移率。在这方面仍有争议,不过仍然值得关注,因为它可能带来生存获益。
哪些议题可能达成了定论?
徐教授表示:要预测很难,毕竟还需要经过专家共同讨论和投票后才能达成共识。但仍然有些内容成为定论的可能性很大。例如:
外科治疗方面:业内在保乳手术的切缘上意见比较一致,特别是在首日会议结束后。除此之外,保乳手术的患者选择也没有太大争议。
放疗方面:保乳术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的适应证、放疗范围(如胸壁放射、区域淋巴结照射),大家意见都会比较一致。
内分泌治疗方面:SOFT研究和TEXT研究结果公布后,对卵巢功能抑制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会增加,上一届专家在这个话题上的投票是反对和赞成1∶1,争议很大。但今年至少在特定人群方面,达成一致认识的可能性很大。而内分泌治疗的时间(5年vs. 10年),TAM的地位、AI在绝经后人群中的地位也都容易达成共识。
化疗方面: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化疗仍是主要手段;HER-2阳性乳腺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也基本确定。
抗HER-2靶向治疗方面,在单靶向治疗还是双靶向治疗问题上,估计也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对使用一种药物靶向治疗的倾向更大。大家对疗程的意见也会比较统一。
哪些议题可能还有很大争议?
徐教授认为,在双膦酸盐的辅助治疗地位、蒽环是否能与抗HER-2靶向药物联合、适合化疗的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选择、Ki-67的适合cut-off值、超分割放疗和部分乳房照射的地位(特别是在保乳手术时)、导管内癌(DCIC)和含广泛导管内成分乳腺癌的切缘确定及保乳手术可能性等问题上,争议较大,估计很难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