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而整体的患者生存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目标,中国前列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正不遗余力地优化前列腺癌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监测的全程管理。本期“百家泌闻”栏目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一起分享如何“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团队协作为基础,为患者寻找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并优化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而整体的患者生存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目标,中国前列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正不遗余力地优化前列腺癌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监测的全程管理。本期“百家泌闻”栏目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一起分享如何“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团队协作为基础,为患者寻找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并优化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
01
《肿瘤瞭望》:随着医学进步,前列腺癌已经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前列腺癌的流行趋势?
何志嵩教授:前列腺癌应该是国内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国内的一些发达城市发病率上升明显,例如上海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已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三位,超过了我们一直认为中国人发病率非常高的胃癌和肝癌,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数据。全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是这种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15.6/10万,新发病例超过11万;死亡率约为6.9/10万,死亡病例超5万。大约在二十年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还不足8/10万,二十年间这个数字就几乎翻了一倍。前列腺癌发病率的上升与人口老龄化有关,因为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中。
02
《肿瘤瞭望》:我国前列腺癌的筛查、诊疗与国际上仍有怎样的差距?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强调提高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水平?
何志嵩教授:如前所述,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上升很快,而且死亡率或者生存率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欧美国家的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我们的邻国日韩也达到了80%以上;而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还不足70%,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初诊前列腺癌的晚期比例达60%~70%,远高于欧美的5%~10%,如何提高早诊早治水平,加强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包括筛查、诊断、各个疾病阶段的治疗和随访、监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
△我国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多方面因素导致我国前列腺癌晚期诊断比例较高
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非常丰富,在局部治疗方面,有手术、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和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等)、冷冻和消融等,而且局部治疗越来越趋于精准,副损伤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则是药物全身治疗手段得到了飞速发展,除了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这些基础治疗以外,众多新型内分泌治疗(NHT)、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放射性核素疗法(如Ra223,177Lu PSMA)等均已进入临床实践中。国际指南所推荐的大多数新型治疗方案,国内均已可及或可自主研发,而且有不少已经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在治疗选择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把患者管理好,在不同疾病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不同的监测随访方案,是临床医生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前列腺癌是非常适合多学科团队(MDT)协作进行疾病全程管理的瘤种,需要外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干预,尤其是前列腺癌常见于中老年人,往往存在复杂的基础疾病及合并症,不同的前列腺癌治疗手段应该如何避免与这些慢病治疗产生冲突或相互作用,让疗效最大化、毒性最小化?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多学科力量来解决,我们希望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并且贯穿疾病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