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津门故里听风雨,沽口新帆弄海潮。第二届“天津泌尿肿瘤高峰论坛暨天津市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分会年会”于8月25-26日在天津顺利举行。本次大会继续秉持“精准?精细?精益求精”的主题,对泌尿生殖系肿瘤的前沿进展和临床实践进行分享和讨论,比如怎样制定合理的、精确的前列腺癌筛查策略,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勇教授根据《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进行重点分析和介绍。
《肿瘤瞭望》:目前国内外各指南中推荐的前列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应用于筛查时有哪些特点?
徐勇教授:目前用于前列腺癌筛查的经典方法仍然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以及经直肠指诊(DRE)。这两种筛查方法有一定的互补性,前者是通过血清化验寻找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后者则是通过医生查体(直肠指诊)间接触诊直肠侧前列腺包膜以发现可疑结节。
首先,这两种筛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操作方便、简单易行,临床采血及时送检、直肠指诊规范操作即可实现。第二方面的特点是经济实用,血清PSA化验在天津市医疗收费目录中仅为几十元,DRE检查仅有手套、石蜡油等少量耗材;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基础方法,二者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基本可以达到有效的初级评估和筛查。经济性、可操作性及有效性等应用特点,是癌症筛查方法具备临床推广的重要前提。
《肿瘤瞭望》:除了血清PSA、DRE等传统筛查方法以外,是否还有一些新的筛查方法值得推荐?
徐勇教授:在常规的健康体检或前列腺癌人群筛查和确诊的流程中,血清PSA和DRE是最初始的检查,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等其他方法都是基于血清PSA异常、DRE阳性/可疑结节等结果而逐渐完善的。当然,在进一步的检查确诊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家庭情况、既往病史等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西方国家甚至还需要结合种族、地域等差异进行检查前的评估。
超声、CT以及MRI等常见影像学检查中,超声相对简便,经直肠超声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前列腺,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而核磁共振,尤其是近两年来颇受临床重视的多参数核磁,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协助肿瘤分期以及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和癌症筛查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各自特点。当然,临床中也有和PSA近似的、有潜在筛查价值的方法,如PSA密度、PCA3等新方法或新肿瘤标志物,但能否作为筛查推荐仍需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肿瘤瞭望》:“CACA-GU专业委员会”也率先发布了《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该指南共识对临床即将或已经产生哪些影响?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更新指南共识?
徐勇教授:基于泌尿外科及肿瘤学领域的国际行业协会,包括像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已开始探索和推广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并逐渐形成和发布了相关的指南共识。通过观察总结近年来筛查方法的变化及指南共识的更新,并研究我国前列腺癌人群特点,考虑检查费用的承担能力及地区医疗资源分布等具体国情,“CACA-GU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的撰写和发布。经专家充分论证后达成共识,为中国高危人群的前列腺癌筛查防治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
实际上我们的“筛查共识”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首先是一定要参考我们自己的真实世界的病例资料,即属于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基线情况。过去大家对前列腺癌筛查的认识不足,导致筛查程度有限,乃至筛查过程混乱。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现在对前列腺癌的筛查有了足够的重视和推广力度,但也要注意避免西方发达国家“过度筛查”,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受检者产生心理负担。
我们除了强调筛查的积极性,还要强调筛查的合理性及结果判定的科学性。所谓的筛查是有选择的,包括筛查方法以及筛查的适应人群。如同高血糖、高血脂等具有年龄分布和慢性发展等临床特征,前列腺癌也有相对高发的年龄区间和危险因素,而且不同年龄区间、腺体大小的男性,PSA临界值有一定的波动。比如说,一个二三十岁的青年人进行针对前列腺癌的筛查就是一种浪费;一个70岁并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检查提示“tPSA=5.5ug/L,F/T=0.15”,这样的PSA是否应该即刻视为筛查阳性?这些必要的基线水平总结及特殊人群分层分析,是《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已有部分体现,并正在持续优化的重点。
(文│根据采访视频及专家意见综合整理)
徐勇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政府授衔泌尿系统肿瘤专家、中华医学会理事、天津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天津医药》杂志等多家学术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