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值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院90周年,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也将于院庆之际(2021年11月14日)在线召开。会议前夕,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教授,请他就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1年正值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院90周年,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也将于院庆之际(2021年11月14日)在线召开。会议前夕,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教授,请他就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01 肿瘤瞭望: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第一届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举办的初衷和目的。
虞先濬教授:“第一届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1st Chinese Oncology Young Elite Summit, COYES),是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意在打造全国肿瘤青年才俊交流合作的年度盛会。今年正值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90周年,论坛作为院庆系列活动之一,希望能给从事肿瘤诊治研究的医生、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薪火相传,更好地推动我国肿瘤事业的进步。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同时,学科传承、科室梯队建设都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无论是青年医生还是肿瘤防治管理事业管理工作者、科研工作者都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就要靠我们这些“过来人”为他们搭建。五湖四海的青年学者在这个舞台进行思想碰撞,共同交流学习和合作,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是年度会议,面向计划内成员和全国优秀的肿瘤青年搭建交流平台,以扩大成员影响力。本届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以“精准肿瘤诊疗”为主题,邀请肿瘤学领域知名专家与优秀青年学者,围绕肿瘤学精准诊疗交流讨论。本次论坛设立了一个主会场与四个分会场,主旨报告由肿瘤学领域国内外知名院士及专家授课,分会场分别围绕肿瘤临床精准治疗、肿瘤基础与转化、肿瘤精准诊断和医院管理等四个主题展开。
02 肿瘤瞭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了“5080计划”,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其成立的目的和意义?
虞先濬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贯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为了帮助其成长,加强青年人才彼此的交流合作,成立了“5080”计划,即从医院遴选50名左右以“80后”为主的年轻力量从而形成的组织,COYES也是“5080”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计划“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培养院内年轻医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为目的,帮助其成为科室的青年骨干力量。该项计划每季度末会举办院内沙龙,邀请专家大咖和成员分享交流成长经历、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同时让成员之间进行充分交流沟通,打通专业壁垒,探讨科研经验,共同提高科研水平,为医院后备人才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03 肿瘤瞭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还有哪些培养青年医生骨干的措施与政策?
虞先濬教授:众所周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院所一体的机构。医院一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青年医生,他们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发挥着支撑学科发展的骨干作用。医院“十四五”规划中有6个重点项目,“人才培养”项目就是其中之一,为骨干人才的培养、优秀青年医师的进修等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金帮助。
肿瘤学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二者之间的转化也十分重要,也是我们当前重点开发的领域。基础研究成果要想转化为临床研究,就需要临床工作者和基础工作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沟通,同时临床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基础工作者进行配合。基于此现状,我院推出了打通基础与临床壁垒的“融合计划”,即在基础研究PI与临床研究PI的院拨经费中设立互为投入的人才计划,由学科带头人资助其开展不同领域的研究。
此外,我们医院还有大学科团队计划项目,即针对医院缺乏顶尖人才、奖项、项目的学科发展现状,设置的院内学科建设项目。项目遴选重点科室资助成立大学科团队,围绕“冲击国家级奖项、国家级人才、国家级大项目,打造国家级临床品牌”的建设目标。各大学科团队,在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围绕重大突破/重大创新的方向进行攻关,依托多学科团队与临床-基础研究人员,组建了一支冲击国家级人才的包含老中青骨干的队伍。医院针对重大、重点、常规团队还会进行分类支持,这对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04 肿瘤瞭望:对于“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您有何期许?
虞先濬教授:今年举办的是第一届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我们搭建这一平台的目的就是要“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希望能有更多肿瘤领域的青年人才关注并参与进来,同时我们也要对这一平台的效果进行检验。
本届论坛,我们设置了肿瘤临床精准治疗、基础与转化、肿瘤精准诊断、肿瘤管理四个分会场。通过本届论坛的日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肿瘤患者的管理也是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患者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医院“软实力”的体现。今后,我们将以这四个论坛为基础,并不断从中吸取办会经验,逐渐丰富会议日程,以形成相应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
05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院90周年专家寄语
从1931年~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我们也一直在为患者的治疗不断努力着,因此,“九十抗癌路,赓续新征程”的口号也十分贴合实际。回顾既往90年的心路历程,先辈和老师们在这片热土上投入了他们的青春,挥洒了数不尽的汗水,才铸就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这块“金字招牌”。“赓续新征程”还需要更多青年医生接过上一辈的手中的接力棒,踏上新的征程。
无论是针对肿瘤这一恶性顽疾的治疗,还是要达成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医院的目标,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都是一场漫长的征程。作为“双一流”学校的附属医院,我们今后一定要与学校的发展相契合,以“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为重要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可以说是“一类疾病的综合性医院”,因为专业化的服务所以更加注重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操作才使我们逐渐专业化,并领先于其他医院。其中医院建设和医院管理是一所医院发展的“两驾马车”。一流的医生,一流的学科,一流的设备与技术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保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拥有两个院区,2000多张床位的专科性医院,相比国际上的其他肿瘤专科医院,我院患者接收量多,从业的医生及相关人员更庞杂,因此,如何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站在国际舞台发出更多属于我们的“中国声音”,成为“国际潮流的引领者”,这是我们今后要面临的新课题。
站立在建院90周年的时间点上,我认为既往90年间所取得的成就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展望今后的100年、200年,我希望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像前辈留给我们的精彩、成就和底蕴,并流传给我们的后辈。
虞先濬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CSPAC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l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Fellow( FACS )
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德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2项。以通讯作者在J Clin Oncol、GUT、Ann Surg、Cell Res、Autophagy、Clin Cancer Res、Cancer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50余篇,总IF>900分,单篇论著最高IF: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