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2016]韩宝惠教授:晚期驱动基因野生型肺癌新曙光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0/18 15:48:54  浏览量:2393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41届欧洲临床肿瘤学会年会(ESMO 2016)发布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数据,在主席论坛(Presidential Symposium 2)上 ,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 Fortunato Ciardiello教授力推了一项非常值得关注的I-II期临床研究:评价Pembrolizumab(pembro)联合CP化疗(卡铂和培美曲塞)和CP单独作为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探索性临床研究(LBA46_PR - 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of carboplatin and pemetrexed with or without pembrolizuma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NSCLC: KEYNOTE-021 cohort G)。《肿瘤瞭望》邀请了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对该大会报告予以点评。

  一线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战场,无论是化疗、靶向、还是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均把一线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中之重,随着晚期NSCLC伴有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生存期大幅度提高,如何提高驱动基因阴性(也就是所谓野生型)晚期NSCLC的生存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化疗作为野生型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案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及稳定;肿瘤免疫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手段,在晚期野生型NSCLC二线治疗中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的成绩,已经获得多个临床适应证,然而,以CHECKPIONT为靶点的免疫单药治疗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的却遇到“滑铁卢”。CheckMate-026 是一项开放、随机分组III期研究,主要考察一线使用Nivolumab单药vs.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差异。III期研究的一线结果,未能到达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终点。一线免疫治疗的疗效并没有超越一线化疗(吉西他滨+卡铂);而pembro一线获得优于化疗的疗效是在PD-L1高表达人群中获得的,而晚期肺癌PD-L1>50%的高表达人群人群仅占肺腺癌的10%左右。是非常低的获益人群。因此,寻求一种疗效更高,适应面更广的治疗策略是临床所迫切需要的!

 

  keynote-021正是回答这样问题的多中心、开放的、评价pembro +CP化疗(卡铂和培美曲塞)vs. 单用CP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NSCLC疗效的研究。

 

  keynote-021入组标准为IIIB / IV期非鳞状非NSCLC、未接受化疗、ECOG评分0-1、无EGFR突变或ALK易位的患者,123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4个周期卡铂AUC 5 +培美曲塞500 mg/m2 Q3W ± 24 mo pembro 200毫克Q3W;根据PD-L1肿瘤比例评分≥1%和<1%(PD-L1 tumor proportion score ≥1% vs <1%)随机分层。化疗对照组允许交叉pembro单药治疗。主要终点为ORR,关键的次要终点是ORR和PFS。

 

  60例患者分入pembro + CP组,63例患者在CP化疗对照组。截至2016年8月8日,中位随访10.6 个月(范围:0.8-19.3);pembro + CP组的中位暴露是8个月,CP组是4.9个月;CP组有43例中断治疗;32例接受后续的抗PD-1治疗–部分交叉(n=20)或关闭研究(off study,n=12)。pembro + CP显著提高ORR(55% vs. 29%;P=0.0016)和PFS(HR 0.53,95% CI 0.31-0.91,P=0.0102;中位数为13.0 vs. 8.9个月)。总体生存率相似;两组的6个月生存率为92%。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是疲劳(64% vs. 40%)、恶心(58% vs. 44%)、贫血(32% vs. 53%)。

 

  研究结论为:pembro 200毫克Q3W + CP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患者较CP化疗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临床相关的ORR和PFS受益,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这项研究为晚期肺癌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和新的治疗策略,同时也扩大了免疫及传统化疗治疗的适应症。尤其是给目前缺乏有效治疗的晚期驱动基因野生型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韩宝惠,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医院药物试验管理机构主任,国务院特贴享有者。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执行委员,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委会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副会长,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委会副主委,主持及参加数十项国际及国内肺癌新药临床多中心研究,发表200余篇肺癌领域的文章,带教博士、硕士生三十余名。主编:《肿瘤生物免疫靶向治疗》等多部专著;参编专著10余部。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第八届中国呼吸医师奖,多次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二、三等奖。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晚期驱动基因野生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