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日益增长,在所有癌种中名列前茅,但死亡率却相对温和,这与临床工作者对于乳腺癌的诊治及预防筛查密不可分,其中青医附院乳腺诊疗中心所作工作尤其突出,在王海波主任带领下,从2012年中心成立到现在,已经历7年的风风雨雨及岁月历练,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配置最为完整的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之一,集乳腺影像科、乳腺外科、乳腺整形科、乳腺内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康复科资源为一体,致力于乳腺疾病的预防、普查、诊断、治疗及康复。本期外请大咖王海波教授将为大家解读超级乳腺科是如何建成的以及背后的故事。
对临床医学重新进行适当的定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大数据精准医学时代,更需要专科化,精细化,我们对学科建设要立足于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学科建设要求我们要非常明晰科室的战略目标,能够凝练学科发展方向;要有突出的个人业务水平,能够引领;与外部的交流非常重要,加强外部联系,汇集资源,信息;物色培养骨干同时改进工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合理分配利益,同时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是保证和谐进取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
而乳腺病诊治中心秉承“高效的医疗流程、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个体化关爱”的核心理念,与国际接轨,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致力于乳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科普宣教。目前国内乳腺专科有4种运作模式:一是普外科中甲乳外科;二是独立的乳腺外科;三是以乳腺外科为中心将部分内科,病理,影像吸纳;四是以病人为中心,集乳腺影像科、乳腺外科、乳腺整形科、乳腺内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康复科资源为一体的模式。“青岛模式”就是这一种。而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经过7年的历练与考验,“青岛模式”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术后康复、心理指导等全方位、一体化的优质服务。
学科要发展,交流须前行。青岛乳腺诊治中心与德国卫生部和著名的德国海德堡大学女子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科主任Hans Junkermann教授担任中心名誉主任,国内大咖江泽飞教授任中心名誉主任,定期来中心指导并亲自参与日常诊疗工作。我们充分利用中德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诊疗技术;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乳腺学科专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定期到我院指导工作,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乳腺中心目前有4个四级学科:乳腺影像科、乳腺外科、乳腺内科、乳腺整形外科。乳腺影像科:开展彩超、钼靶、MRI等,还有专业的硬件设施如Selenia® Dimensions®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系统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超声诊断,系统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建立3D图像,通过软件进行对照分析等。乳腺外科开展外科手术,(新)辅助化疗等,极大提高术前穿刺率、保乳率、同时一期再造的开展(与整形美容科相结合)、肿瘤整复等。乳腺内科进行辅助化疗、晚期病人治疗,晚期及转移乳腺癌治疗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及辅助治疗的规范化。乳腺整形外科:单独医疗组,开展各种乳腺整形美容技术及协助其他外科组的一期整形手术。各亚专科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协作科室包括病理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康复小组,通过多学科MDT的形式,开展多学科协作,实现专病多学科的诊疗模式,现代化而又高效。
“青岛模式”成果显著:手术从2010年的577例提高到2018的2107例;早诊率(导管原位癌,小叶癌)从2010年的6.58%提升到2018年的19.3%;术前穿刺率从2010年的2.54%提高到2018年的92.96%;常用手术方式也发生了改变,2018年的保乳术高达30%,现有的运营模式对临床有极大促进作用。
学科要发展,科研创新非常重要,2011年建立乳腺病诊疗中心乳腺恶性肿瘤注册随访系统及组织标本库,2008-2018年入组病例10719例,随访率高达91%,目前已开展14项在研研究,我们希望能将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于临床,造福更多患者。
作为医务工作者,乳腺诊疗中心的飞速发展,也意味着我们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我们已开展高危人群和某些特定人群的普查工作,以提高我国乳腺癌早期诊断水平。中心还将设立乳腺癌患者俱乐部(粉红丝带之家),为广大女性康复、随访和高质量的生活提供全方位指导。中心还与各级妇联、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相关机构合作,参与更多社会女性关爱项目。同时中心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加强乳腺疾病科普宣教。而网络时代,建立乳腺中心专业网站,通过撰写文章、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不仅可以达到宣传科普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目的,还可以充分宣传中心,扩大中心的影响,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大医精诚,医者父母心,我们希望用更便捷,更精准化的方式,推进乳腺诊治一体化,给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