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CCO 2022丨邵国良教授:不必谈癌色变,新技术赋能癌症早诊早治水平提升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11/22 14:25:48  浏览量:732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CCO 2022)于11月19日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盛大开幕。

编者按: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CCO 2022)于11月19日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盛大开幕。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邵国良教授在媒体采访中分享了癌症治疗和筛查的进展,尤其是介入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价值、人工智能在大规模癌症筛查中的应用等话题。
 
 
医学技术正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以往大家谈之色变的癌症?
 
邵国良教授: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而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疾病痛苦得到缓解。我想告诉癌症患者:首先,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有不少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例如早期肺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要强调早诊早治的重要性。第二,随着外科技术的改进和抗肿瘤药物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例如我们医院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在介入、靶向等综合治疗下,5年生存率也达到了25%左右。第三,发现癌症后应该接受规范的治疗,选择正规的医院、专业的医生,少走弯路。第四,要相信科学的发展,多生存一天就会多一份希望。第五,要有对抗疾病的信心和信念,心情得到纾解的同时也可增强自身免疫力。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努力下,我们能够早日攻克癌症。
 
相较于手术、化疗,介入治疗对许多老百姓而言是个新生技术。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介入治疗的应用?
 
邵国良教授:介入治疗最早起源于Margulis于1967年提出的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在医学影像设备(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血管或其他人体孔道,进行病灶的定位、诊断和治疗。在癌症领域,介入治疗经常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当外科不能切除、内科不能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达到缩小病灶、缓解疾病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微创技术进入肝动脉,在肝脏肿瘤局部注入化疗药物、放射性粒子,然后将肿瘤的供应血管栓塞住;也可以将刺针穿入肿瘤,进行物理消融(如酒精、射频、微波、冷冻)。同样的技术手段也可用于其他实体瘤的局部治疗。
 
介入治疗并不仅限于癌症的治疗,许多良性疾病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治疗等。实际上,一些良性肿瘤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例如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肾错构瘤等。所以说,介入治疗是一种能够应用于多个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手段。
 
精准治疗是近年来的热点,应该如何进行精准的介入治疗呢?
 
邵国良教授:狭义上的精准治疗应该是基于基因、分子靶点的治疗,例如各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或者对某些致病基因进行编辑、修饰等。近年来,精准治疗的理念得到不断地扩充、延展,广义上的精准治疗还包括了“精准外科”。如果我们能够提高介入治疗的影像学定位、局部治疗的精准度,减少非靶器官的损伤,不影响周围的正常组织,在广义上是符合精准治疗的。另外一方面,近年来介入治疗和靶向、免疫治疗开始联合应用,也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治疗效果。
 
您在这次会议上带来AI辅助大规模癌症筛查的讲题,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应用?
 
邵国良教授:人工智能(AI)辅助癌症筛查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医学模式。大规模的癌症筛查,往往涉及庞大的数据资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常地耗时、耗力。通过人工智能平台,能够进行多点联动、登记录入,将数据资料上传至平台,可以智能化地对数据进行分析、抓取和分享,大大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我们现在也培养了大批基层医护人员,通过AI平台进行癌症筛查。例如,我们进行肠镜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更多结直肠癌患者,使他们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也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目前,AI平台的癌症筛查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用于各个瘤种的筛查。相信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能够带来更多方便。
 
我们国家是肝癌大国,许多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
 
邵国良教授:早诊早治水平不足是我们长期以来面临的挑战。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肝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我国的大部分肝癌患者具有乙型肝炎背景。目前我国仍有近1亿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病毒控制和监测,一些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第二,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目前院内感染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比如输血、手术的常规检测等,但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医疗条件比较差,不少老百姓缺乏体检意识和治疗随访的条件。第三,肝脏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但是很多肝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往往拖到中晚期肝癌、有症状的时候才去医院检查。第四,肝脏疾病容易和其他毗邻器官的疾病混淆,比如慢性胃炎、肝癌、胆囊结石、胆囊炎,有的人经常把腹部隐痛当做是普通胃病,而不进行体检或筛查,耽误了最佳诊治时机。
 
大家在日常体检中,要关注两个肝癌筛查的重要指标,一个是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另一个是肝脏的超声检查。虽然它们作为肝癌筛查,相对来说比较方便、经济、无创,但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临床中20%的肝癌患者是没有甲胎蛋白升高的;再者超声检查医生的判断也会影响结果,一些体积比较小的、不典型的肿瘤难以被发现。因此,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肝癌的发现比较晚,患者失去了手术治愈的机会。
 
许多晚期肝癌患者存在门脉高压,临床上是如何打通门静脉系统这个“生命通道”的?
 
邵国良教授:肝癌压迫门静脉或者肝硬化等原因,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处于上游的食管胃底静脉就会发生淤血、曲张,有破裂出血的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假如肝脏这个通道无法打通,那就需要通过其他办法来解决血液回流的问题。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分流术和断流术,比如把应该回流到门静脉的血液分流到肾静脉、脾静脉,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开腹手术,创伤非常大。
 
近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也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常用手段,而且具有微创、精准、有效等优点。TIPS一般是局麻操作,不需要“开大刀”,通过颈静脉插管到达肝静脉,再通过金属支架将肝内门静脉与下腔静脉打通,建立门体分流通道。这就好比在黄浦江下打通一个隧道或者架一座桥,将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引流到腔静脉。我们在患者体表没有留下任何手术伤口,这种微创介入手术也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门脉高压的问题,降低出血休克的风险。
 
 
邵国良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津贴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
 
兼任《中华肿瘤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等9本杂志的编委/审稿人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3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9部,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牵头或参与编写指南、专家共识6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省共建重大课题、省科技厅重点课题等10余项。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癌症治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