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ASCO-GU 2023丨男生殖系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2/20 13:36:57  浏览量:498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罕见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有以下几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或快速摘要。在生殖细胞肿瘤方面,miR371在I期GCT的疾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良好应用潜力;而且MRI可替代CT作为精原细胞瘤患者主动监测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此外,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可以替代放化疗。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研讨会(ASCO-GU 2023)于当地时间2月16日在美国旧金山拉开帷幕。在罕见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有以下几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或快速摘要。在生殖细胞肿瘤方面,miR371在I期GCT的疾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良好应用潜力;而且MRI可替代CT作为精原细胞瘤患者主动监测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此外,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可以替代放化疗。在阴茎鳞癌方面,GSRGT的回顾性数据显示免疫治疗的疗效较差,ORR仅为11%。
 
血浆miR371用于生殖细胞肿瘤微小残留疾病检测和早期复发监测的纵向评估(摘要号:407)
 
临床上通常推荐临床I期(CSI)生殖细胞睾丸肿瘤(GCT)患者进行主动监测,需要开发能够早期发现疾病的有效监测手段。血浆miR371a-3p(miR371)对鉴定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畸胎瘤和活性生殖细胞恶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Nappi,et al.Eur Urol.Nov 2020)。
 
在2023年ASCO-GU上,Nappi等人报道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对101例CSI GTC患者进行中位41个月的随访,在发生疾病复发的35例(34.6%)患者中,有22例(62.8%)检出miR371阳性;而且miR371阳性可相较于临床显著性疾病提前3个月(范围:1-12)出现。miR371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PPV)均为100%(95%CI:94.5~100),敏感性为62.8%(95%CI:44.9~78.5),阴性预测值(NPV)为83.5%(95%CI:76.7~88.6),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0.71-0.91)。没有观察到假阳性结果。睾丸切除术后miR371阳性患者的RFS相较于miR371阴性患者更差(3.5个月vs NR,HR 16.9;95%CI:2.1~135.7;P<0.0001)。miR371敏感性与肿瘤负荷、肿瘤复发与miRNA检测的间隔时间,以及组织学相关(非精原细胞瘤的敏感性高于精原细胞瘤)。
 
TRISST试验:不同影像学检查用于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主动监测的成本效益比较(摘要号:408)
 
腹膜后CT检查是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主动监测的常用手段,但存在辐射暴露风险。TRISST研究(NCT00589537)旨在探讨减少CT检查频率或使用MRI替代CT。该研究共纳入669例患者,随机分为4个主动监测组:5年7次CT或MRI,3年3次CT或MRI。随机化后6年开始收集患者的卫生支出情况(复发前后的检查、住院次数等)和健康结局(采用EQ-5D 3L量表)。
 
结果显示:只有82例男性(12%)发生疾病复发,大多数(76%)卫生支出发生在无病期。7次MRI组患者的健康获益最好(5.20 QALYs),但卫生支出费用更高(6632英镑);与7次CT相比,在以20k/QALY为阈值的情况下,7次MRI监测具有63%的概率可获得成本效益。3次MRI组患者的卫生支出费用和健康获益与7次CT组患者相似,而3次CT组患者的费用比7次CT或3次MRI更高。
 
 
该研究中,不同监测策略的经济成本和健康获益差异较小,虽然7次MRI的健康获益最高,但支出费用也最高;而3次MRI可以避免CT的放射线暴露,可能是I期精原细胞瘤患者主动监测的最佳替代方案。
 
前瞻性COTRIMS(转移性精原细胞瘤腹膜后淋巴清扫的Cologne试验)研究的中期分析(摘要号:409)
 
对于标志物阴性的IIA/B期精原细胞瘤患者,指南推荐选择放疗或3周期PEB(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或者平阳霉素)化疗。尽管IIA和IIB患者的治愈率可达90%~94%和82%~90%,但这两种治疗方案均存在长期毒性。COTRIMS研究旨在评估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nsRPLND)在此类患者中的治疗可行性。
 
该研究入组了30例IIA/B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nsRPLND,即使淋巴结阳性也无需接受辅助化疗,并接受密切随访(2年内每3个月,第3年每半年,此后每年复查一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共有25例(80%)患者存在精原细胞瘤淋巴结转移(其他2例淋巴结为胚胎癌,3例为良性疾病)。平均随访29.4个月,仅有2/30例(6.7%)患者分别在术后4个月和6个月发生复发转移,这2例患者均接受了4个周期PEB挽救性化疗。此外,有10例患者在术前进行了血清miR371检测,其中9/10预测为转移性疾病,1/1预测为良性疾病,这与术后病理显示的高淋巴结转移率相符。
 
该研究表明,nsRPLND有较高的治愈率,可作为IIA/B期精原细胞瘤患者辅助放化疗的替代方案,而且miR371可作为预测转移性疾病的标志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晚期阴茎鳞状细胞癌(PeCa)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来自全球罕见泌尿生殖肿瘤学会(GSRGT)的国际研究(摘要号:5)
 
晚期阴茎鳞状细胞癌(PeCa)患者的全身治疗手段有限,全球罕见泌尿生殖肿瘤学会(GSRGT)开展的一项国际队列研究,在欧美和亚洲的18家中心,对2015-2022年间接受≥1个周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晚期PeCa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共纳入72例患者,其中24例(33%)为西班牙裔,7例(10%)为黑人。60例(83%)患者出现转移,其余患者出现局部晚期疾病。中位年龄为64岁(IQR:54-70),48例(67%)为ECOG PS≥1。大多数患者(n=60,83%)在≥2线治疗的情况下,接受了帕博利珠单抗(n=23)、纳武利尤单抗(n=15)、cemiplimab(n=15)、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n=7)或其他抗PD-1/L1(n=12)治疗。37例有HPV数据的患者中,24例(65%)为HPV+,3例(4%)为HIV阳性。18例(25%)患者发生了任何级别的irAE,7例(10%)发生≥3级irAE,7例(10%)需要使用类固醇,6例(9%)需要住院治疗,8例(11%)导致治疗中断。中位PFS为2.8个月(95%CI:2.1~3.9),24个月PFS率为11.2%(95%CI:4.9~20.2);中位OS为9.4个月(95%CI:6.8~12.8),24个月OS率19.3%(95%CI:9.2~32.1)在66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ORR为11%(7/66,2例CR,5例PR),16例(24%)患者为SD,DCR为35%。中位DOR为7.9个月(IQR:3~NR)。
 
在这项较大规模的晚期PeCa患者免疫治疗回顾性队列中,免疫治疗没有显示新的安全性信号,但整体的抗肿瘤活性有限。未来需要进行转化研究,筛选出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PeCa患者。
 
参考文献:
 
[1]Lucia Nappi,et al.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plasma miR371 to detect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and early relapse of germ cell tumors.J Clin Oncol 41,2023(suppl 6;abstr 407)
 
[2]Nappi L,Thi M,Adra N,et al.Integrated Expression of Circulating miR375 and miR371 to Identify Teratoma and Active Germ Cell Malignancy Components in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Eur Urol.2021;79(1):16-19.doi:10.1016/j.eururo.2020.10.024
 
[3]Dacheng Huo,et al.Comparative cost-effectiveness of alternative imaging and surveillance schedules for testicular seminoma in the TRISST trial.J Clin Oncol 41,2023(suppl 6;abstr 408)
 
[4]Axel Heidenreich,et al.Interim analysis of the prospective COTRIMS(Cologne Trial of Retroperitoneal Lymphadectomy in Metastatic Seminoma)trial.J Clin Oncol 41,2023(suppl 6;abstr 409)
 
[5]Talal El Zarif,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in advanced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eCa):An international study from the Global Society of Rare Genitourinary Tumors(GSRGT).J Clin Oncol 41,2023(suppl 6;abstr 5)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男生殖系肿瘤

分享到: 更多